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立春的民俗文化与养生(视频) 正文

立春的民俗文化与养生(视频)

来源:鹤发童颜网   作者:时尚   时间:2024-05-02 14:55:31

立春的民俗文化与养生(视频)

立春,立春是俗文生视指地球沿绕太阳公转轨道运行到黄经315度时,地球北半球所对应的化养时间、空间,立春其中的俗文生视“度、数、化养信”就是立春天德能量输布到地球上,地气能量上升迎合,俗文生视而形成交互状态的化养能量转折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立春正月节。俗文生视立,化养建始也,立春五行之气,俗文生视往者过,化养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二、立春的正善治养生

(一)立春养生要点

冬季智德水运,春季仁德木运。水生木,仁德木运继发于智德水运而起于大寒正日。立春对应于脊柱的第二腰椎,正是木炁进入勃盛之时。立春这一天,可以对第二腰椎进行感格体悟。同时,如果配合经典诵读与太极修身的实践,对肝臟仁德木炁的生发滋养以及对整个脊柱的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意义。人的心身如果能顺应天时地利,把握住吸纳天德地炁的最佳时光,则最易实现天人合一。(编者注:太极修身,古称“苍龙炼形法”。《太极修身》,熊春锦先生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出版。五运六炁,其中五运,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炁,概括一年季节气象变化的总称,即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代表了仁义礼智信五德及木金火水土五行能量的输布流动交换。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各见五行特征。五运六气运炁学说,来源于古人天地人三才合一修身,在古代慧识悊学文化中对人文、天文、地理对应关系的长期观察和总结。)

在每一年周期律变换中天体五运六炁(气)的形成与“德一”化生五运六炁(气)的形成,在泰卦时期。在泰卦还没有稳定之前,天人合一容易同步,对于身内的五运六炁(气)还较容易修改,使之向健康、顺遂的方向发展。

修改身体内五运六炁(气)的最佳时间,是从立春这个节点到雨水(启蛰)这个节点之间。在此时间段,利用好正善治的修身方法,“堇能行之”,就可以使体内精气神的质和量与天地同质。

1.沐浴涤尘

立春时抢占最佳时空点,使用五种草药煎水沐浴,可以使五种草药中的五气借助立春天地阳气发动、互动的强大力量,对我们的身识进行推动、温煦、清理,达到清静身心、健康身心的效果。

古代典籍《云笈七鉴·卷四十一杂法部》中记载:“《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云:上学之士,服日月皇华金精飞根黄气之道,当以立春之日清朝,煮白芷、桃皮、青木香三种,东向沐浴。”

立春之日的清晨,可以用白芷、桃树皮、扁柏叶、零陵香、青木香适量煎水洗澡。像一家人洗澡,可以各用半斤,熬一大锅,这样就可以利用五种植物的香气,借着立春的那一刹那之间,由外及内,与天地能量一起震动、发动、启动。那一刻,使五种植物的能量透过自己的体表能够进入到体内,由外及内清理身识。立春早上,向着东方,在礼敬太阳、礼敬东方紫气之后,再开始洗澡。为什么要如此沐浴呢?为什么立春要用白芷、桃皮、青木香三种?实际上也预示着三生万物。

2.立春根治寒湿之病

《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曰:“其以昼至者,万民懈惰而皆中于虚风,故万民多病。虚邪入客于骨而不发于外,至其立春,阳气大发,腠理开,因立春之日,风从西方来,万民又皆中于虚风,此两邪相搏,经气结代者矣。”

对于医生或者养生爱好者,如果能够把握好立春这一天,则会有非常好的疗效。凡是存在湿邪侵入到体内关节骨胳和肌肉情况的,例如关节炎、肌肉痛、腰肌劳损、肩周炎等病症,经历了秋天和冬天以后,治疗的难度会比较大。特别是立秋立冬以后受寒的,即使经过治疗,骨节寒痛表面看起来好像是治好了,其实湿邪仍难以完全透发于外,里面仍然会残留晦气。所以应当把握好立春这一天,运用相应的方法,祛除体内的寒气,例如温泉泡浴、药袋浸浴、桑拿药蒸等。

3.防风邪致病

朱自清的散文中形容春风说:“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怡人,但是也多变,在多风的春天,需要注意防止风邪致病。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风、寒、暑、湿、燥、火会乘虚而入,导致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为“六邪”。

传导、幅射、对流是各种能量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而风是其中最强大的媒介。《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风邪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而其他五邪(寒、暑、湿、燥、火)往往是依附于风邪来袭击人体的。

尤其是在立春节气,风邪能通过侵犯体表,使毛孔打开而进入人体,特别容易攻击人体阳气聚集的部位,如背部、头部、上肢等。如果风邪窜到人体表面,会引起荨麻疹、皮疹、皮肤瘙痒等问题;如果窜到头部,就会使人头痛,整天发困;如果窜到关节上,会引发关节疼痛;如果窜到肌肉里,就会导致肌肉酸痛,等等。所以,很多人在春季里容易感觉到腿重、乏力。

防风邪致病,平日要注意防风避风,适时增添衣物,夜间一定要关好门窗;通过修身和养生的实践,主动提升体表的卫气,是最佳的防治方法。再者,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以增强人体抵抗力。沐浴或者泡脚后,要及时穿好衣服,避免被风邪袭击。

4.夜卧早起

立春以后就可以比冬季时睡得晚一点。如果在冬季时晚上九、十点就睡,那么在春季可以到十点、十点半再睡,睡觉前最好坚持调息静养一段时间,最晚也要在晚上十一点之前上床睡觉。早晨可以比冬季时起得早一些,六点钟起床,到户外去散散步,并做一些体能锻炼。

有一部分人一到春天,经常会睡到半夜就醒来,好半天睡不着,到了早上反倒困得起不来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肝臓气血不足。到了春天,人的阳气与气血都是从里往外调动。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如果肝血充盈,到了晚上阳气容易蛰伏起来,人的睡眠就会比较好;如果肝臓的气血不足,气的推动力弱而造成血不归经,那么阳气就找不到藏身之处,到了晚上人就会睡不着觉,或是睡着了也容易醒。而到了清晨五点左右肺经当令的时候,血液推陈出新,人就又能再小睡一会儿了。肝喜润不喜燥,水生木,肾水智德能量的强弱,肾水能否滋养肝木,决定着人在春天里是否焦燥不安和失眠,所以,解决春天不宜入睡或是睡着易醒的问题,关键是要滋补肝肾。

5.经常运动

一年之中,人体内的气血在五运六气的强大作用力下,经历了冬季的收敛藏伏,而进入生发的春季。伴随着一阳来复,二阳降临,以及三阳开泰的天地自然运气,人体内的活力重新萌发,春季也就是进行运动养生的最佳时机。一天之中,清晨又是阳气始生之时,最适合运动。太极修身、经络韵拍操、太极拳、体操、慢跑、散步、郊游、登山及骑脚踏车等,都可以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活力。从立春至春分,人体的经气分别运行于肝胆脾胃,如果以上臟腑素有旧疾,则可能在春季复发,所以立春期间的保健运动格外重要。春季运动调养到位,气血充沛而且活跃,全年就会很少罹患呼吸系统疾病,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也会增强。

6.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是妇孺皆知的养生保健常识。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寒邪容易乘风袭人成疾,因而不要过早地减少衣物,要以保暖防止风寒侵袭为预防。通常来说,当气温低于15℃时,都要注意“春捂”,等温度超过这一临界值后,再考虑穿薄一些的衣服。

《摄生消息》中说:“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緜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里,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初春时候,天气寒暖不一致,不适合立刻减衣服;特别是一些老人,气虚血弱,骨头疏松,身体怯弱而很容易受风寒。“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塞咳嗽。身觉热甚。少去上衣,稍冷莫强忍,即便加服。肺腧五臓之表,胃腧经络之长,二处不可失寒热之节,谚云‘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是也。”人的背部很容易受寒,用背心、夹衣、小棉袄将后背保护好,否则容易招致寒气伤肺。

现在有的年轻女子为了赶时髦,刚开春就穿上裙子和薄丝袜,觉得自己特别美,实际却为了满足一点虚荣心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伤害了自己的健康。所以,我们要引导自己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违背节气特点,而去做伤损身体的傻事。

(二)立春身识养生

《摄生消息》:“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他郁。” 春天风和日丽之时,应当主动登高望远,用外环境调适肝木喜疏达的需求,舒畅体内的生气,使其活跃而生机盎然。肝开窍于目,应主动开阔视野,多视空旷之地,并且关注疏肝理气,主动吸收天地间的生气,使木德能量进入到自己体内。穿着应当选择宽松的衣服,不要为了爱美而穿得束腰紧带的,那样将会影响生气的生发和运动,而且不可以久坐,影响体内气机的运行。所谓“生气”就是一种动态的能量,《黄帝四经》中说“动有害”,要想动而不生害,就需像老子所说的“正善治”,进行正确的有为而治的动,才能与自然界的信度数高度吻合。

1.肝臟导引法(正、二月、三月行之)

《遵生八笺》:“治肝以两手相重,按肩上,徐徐缓捩身,左右各三遍。又可正坐,两手相叉,翻覆向胸三五遍。此能去肝家积聚风邪毒气,不令病作。一春早暮,须念念为之,不可懈惰,使一曝十寒,方有成效。

⒉《灵剑子》导引法式(补肝藏三势春用之)

“一势。以两手掩口,取热汗及津液摩面,上下三五十遍。食后为之,令人华润。又以两手摩拭面,使极热,令人光泽不皱。行之三年,色如少女,兼明目,散诸故疾。从肝藏中出肩背,然引元和,补肝臓入下元。行导引之法,皆闭气为之。先使血脉通流,从徧身中出,百病皆痊。慎勿开口,舒气为之。用力之际,勿以外邪气所入於臓腑中,返招祸害,慎护之。

二势,平身正坐,两手相叉,争力为之。治肝中风,掩项后,使面仰视之。使项与手争力,去热毒、肩疼痛、目视不明。积聚风气,不散元和,心气焚之,令出散。然调冲和之气补肝,下气海,添内珠尔。

三势。以两手相重,按陛拔去左右,极力去腰间风毒之气及胸膈,补肝兼能明目。”

3. 陈希夷孟春二气导引坐功图势——立春

运主:厥阴初气。

时配:手少阳三焦相火。

坐功:宜每日子、丑时,叠手按髀,转身拗颈,左右耸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三次。

即:每天23时至凌晨3时之间,盘坐。两手相叠按左大腿上。上体连头向右转,目视右后上方,呈耸引势,略停几秒钟,再缓缓转向左方,动作如右。左右各十五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三十六次,漱津数次,待津液满口分三次咽下,观想把津液送至下丹田。如此漱津三次,一呼一吸为一息,三十六息而止。

治病:风气积滞,顶痛、耳后痛、肩臑痛、背痛、肘臂痛,诸痛悉治。

(三)立春口识养生

1.立春宜食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域气候差异很大,使得各地出产的应时新鲜果蔬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在内蒙古,传统上在冬季和早春时节,只有土豆、大白菜、萝卜等冬储菜,水果也是冬储的苹果和梨子等。人们把大蒜种在花盆里,或者放在盘子里浸上水,生一些蒜苗;或者用黄豆、绿豆生些豆芽,就是最新鲜的绿色蔬菜了。而到了南方,立春时节不仅能种植一些新鲜蔬菜,而且还有一些应季的水果,如在台湾地区,立春就是吃草莓的好时节。

饮食养生讲究食用当季果蔬,南方的果蔬可以通过交通运输而运到北方,在选择时,也可以选择这一类果蔬,如此才符合养生之道。香菇、木耳之类的干货,则另当别论,只要是在当季进行晒干加工贮存并且是在保质期内的,也可以作为养生食材。

从传统养生的角度而言,春季饮食,以保肝护肝为要,应顺应天时吃一些养肝益肾、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物。春季阳气开始升发。还适宜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

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适宜蔬菜,有油菜、香菜、白菜、菠菜、芥菜、白萝卜、大头菜、蕨菜、竹笋、黄花菜、韭菜、洋葱等。

适宜的调味食物,有胡椒、豆豉、香菜、生姜、葱、大蒜等。

适宜吃的甘味食物,如大枣、百合、荸荠、梨、桂圆、银耳、花生等。

适宜食用的药材,有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砂仁、桂皮等。

自古以来我国各地就有吃“春盘”的习俗,所谓春盘就是将春饼与春菜同放在一个盘子里,赠送亲友或者自家食用。春盘里最佳的蔬菜是豆芽,取其升发之性;最不适宜的食材是肉类,因为春天的重要任务是消化一冬积攒下的能量,不能再使劲儿吃肉加重肝与胆的工作负担了。宋代诗人朱淑贞用诗句形象地描述了春盘的吃法:“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立春节,民间还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有的地方也叫做“啃春”。老北京有一句俗话“大红门的萝卜叫京城”,说的是过去在立春时节,小贩常常挑着萝卜串胡同叫卖,待人们挑好萝卜后,一些小贩还会用小刀把萝卜雕成一朵盛开的牡丹花,用来装饰春盘。这时的传统美食还有炸春卷,古时候常用香椿芽做馅料,现在人多以豆芽、韭黄替代,外焦里鲜。

《千金方》中记载,春季七十二日,少吃酸的食物,多吃甜的食品,可以调养脾臟之气。《荆楚岁时记》说,正月初一这天喝桃仁汤,可压服各种邪气。

立春时注意少吃生冷粘杂、过于辛辣以及油炸烧烤的食物,以防伤及脾胃。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疏泄,所以不适宜使用。具有酸收性质的食物,有柑、橙子、橘、柚、杏、山楂、橄榄、柠檬、石榴、乌梅等。

2. 养生食谱

唐代孙思邈《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三曰紫苏粥……”制作春季药膳粥品,可以帮助我们养护身心。

枸杞党参粳米粥:

食材:枸杞子15克,党参15克,粳米120克。

做法:将党参洗净切末,枸杞子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共煮成粥即可。

功效:补肝健脾益肾。

地黄粥:

食材:鲜地黄150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鲜地黄泡软切碎,捣汁备用;粳米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二十分钟即好。

功效:滋阴补肾。

防风粥:

食材:防风50克,粳米70克。

做法:将防风用水洗干净,浸泡软以后,与粳米同煮成粥。

功效:去除四肢、骨头、肌肉、关节、肌腱内的寒风。

紫苏粥:

食材:紫苏160克。

做法:将紫苏在锅内焙炒到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

功效:降血脂,抗衰老。

三、立春的民俗文化

(一)立春文化历史与民俗演变

周代,是我国历史上慧识悊学文化转换为智识哲学文化应用的巅峰时期,周公作为代表人物之一,对慧识悊学文化的继承以智识哲学文化为记载,进行了全面的治事应用转化。

立春节气最初的文字记载形成于周代。立春之日是一年四时之始,这一天的节、气、候,与这一年的气运有着密切的关系。立春是古代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劝农备耕的重要时节,后逐渐演变为流传千古的各种民俗形式,如演春、迎春、打春、咬春等。

诞生于慧识悊学文化而应用于智识哲学文化时期的文献记录中,都充满着敬天爱地、治人事天的正确有为(正有)而治的哲理。正有才能顺应无为,响应天地的无为治理,同步于圣信度数的年周期律。古籍记载中大量透发着古人对自然大道宇宙天地运气能量规律的敬畏和顺应。这些记载告诉我们,顺天应人,应阴阳生杀变化之机,以文武刑德的方式,外用于治国政令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内用于个人生命修身养生处事应世的方方面面之中,方能实现家国和身国内的风调雨顺、中气和流。(编者注: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对文明、文化的本质与内涵的揭示及其演化的过程,而将中国悊/哲学体系重新分为四类。即性识悊学文化/慧识悊学文化/智识哲学文化/意识哲学文化。其中性识悊学文化期和慧识悊学文化期在2500年前的轴心时代之前,是中国古代建立在全脑和心脑立体运用生理基础上的立体悊学文化,代表人物有伏羲、黄帝、老子;智识哲学文化期,所调用的大脑工作区间是人类左脑的质层和皮层以及右脑皮层,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汉代及以后则进入意识哲学文化期,意识哲学文化诞生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左脑皮层思维,代表人物有董仲舒、朱熹等。 )

(二)感恩祭祀

立春日迎春,是古人们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后来成为世代相传的全民迎春仪式。《礼记·月令》在当时起到了行为规范的作用,是西汉时期的郊祀礼形成的基础。

迎春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到东郊迎春,是因为迎春活动所祭拜的句芒神就居住在东方天际时空中。汉代蔡邕《独断》卷之上曰:“东方之神,其帝太昊,其神句芒。”祭句芒由来已久,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句芒为春神,即木神。其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编者注:此处内容供民俗文化研究之用,以展现民俗文化的全貌。)

(三)民俗活动

清末的《点石斋画报》,曾经发表过“龟子报春”、“铜鼓驱疫”等反映当时立春民俗活动的画作。民间的迎春礼俗活动丰富多彩,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鞭春、吃“春盘”等。

鞭春:

根据中国古代历史传说,古代东夷族首领少皞氏的儿子句芒在立春到来之际,领着族人一起用泥土捏制成牛的形状,然后挥舞鞭子对之抽打,以惊醒沉浸在冬眠酣睡中老牛,使其下地耕作,由此留下了“鞭打春牛”的民俗活动。到了周代,随着农业经济的普遍开展,迎春鞭牛活动正式列为国家典礼。这一活动一直流传下来。宋代《梦梁录》中记载,“临安府进春牛于禁庭。立春前一日,以镇鼓锣吹伎乐迎春牛,往府衙前迎春馆内。至日侵晨,郡守率僚佐以彩仗鞭春,如方州仪。太史局例于禁中殿陛下,奏律管吹灰,应阳春之象。街市以花装栏,坐乘小春牛,及春幡、春胜,各相献遗于贵家宅舍,示丰稔之兆。”据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记载,官方在举行“祈年”仪式前,要预先用泥土塑造春牛像和芒神像放置在东郊。官员们都要手执彩杖,三击春牛并作揖,再由礼官引导至芒神前再作揖。“鞭打春牛”,又称“打春”、“抢春”。像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人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浙江境内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完,百姓将春牛打碎,将抢得的春牛泥带回家,撒在牛栏内。

将“鞭打春牛”结合体内修身中的“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童儿把贯串”来参悟,可以明白,肾水之炁能量的生发也就是把正在休息冬眠的耕牛打醒,让它振作精神,在“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时节,好好地耕种体内的“丹田”土地。

迎春礼俗中还吸收了先秦时期“傩”和“出土牛”的习俗。“傩”或称“大傩”。三国时期蜀汉学者谯周所著《论语注》中说:“傩,却之也。”大傩的主要目的在于驱逐瘟疫。因此,“鞭春”的寓意,除了祈求风调雨顺、农牧丰收之外,还有希望平安兴旺,驱傩辟邪之意。春牛本身也成为吉祥物。

春牛图:

春牛图是中国古时一种用来预知当年天气、降雨量、干支、五行、农作收成等资料的图鉴,上面画有春牛和句芒神。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春牛图》最初为皇家所独有,在清朝时期,掌管天文和历法事务的钦天监每年都要印制《春牛芒神图》,最初的目的就是为各级地方官府举行迎春之礼所需的春牛和芒神的塑像提供制作依据。在十八世纪初,著名的泉州历学家洪潮和从钦天监退隐回到泉州,也将《春牛芒神图》的制作方法传入民间。为了方便民众使用,还将载有每日宜忌、天干地支、日神等的“通书”也刊印在“春牛图”的下方,形成了“上图片、下通书”的基本形式,深受普通民众的喜爱。

对《春牛图》的理解和认知,也可以结合“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童儿把贯串”进行参悟。在《春牛图》中,句芒神由人面鸟身的春神变成了春天骑牛、头有双髻、手执柳鞭的牧童(亦称芒童),这也意味着传统文化在世间的失落。

吃“春盘”:

立春迎春节,赐花赏酒,官民同乐,是迎春礼俗的又一个重要主题。长期以来,上行下效,相沿成俗,民间逐渐形成了作春盘、饮春酒、簪春花等立春节日习俗。

古代立春时吃“春盘”。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卷一云:“立春日,春饼生菜相馈食,号春盘,唐以前有之。”明代冯应京《月令广义》卷五注:“晋李鄂于立春日,以芦菔、芹菜为菜盘相馈。齐人春日食生菜簇春盘,取迎新之意。”……唐人立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今江南俗春日犹然”。春盘也叫“辛盘”。《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下五辛盘。”五辛盘即五种辛荤蔬菜,以供人们在春日食用后发五臓之气。《本草纲目》曰:“五荤即五辛,谓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练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苔、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葱为五荤。”又在饼与生菜外兼食萝卜,据传能去春困,称为“咬春”。

总之,立春时节的各种习俗,如鞭春、抢春,咬春、吃春盘、春饼、春卷,以及防病、保健等活动,既有长期积淀形成的民众心理,也是修身文化的自然传承。主要目的是让人尊重春季养生的自然规律,力戒暴怒,忌忧郁,疏导情志,开阔心胸,保持乐观恬愉、积极向上的好心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肝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以此引领一年的健康顺遂。

四、立春三候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一候东风解冻: 泰卦,初九。《周易·泰卦》:“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象》:拔茅征吉,志在外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初爻动,乾变为巽,巽为风,于后天八卦位居东南,故曰东风。巽散,故为解;乾为寒,故曰解冻。一候为五天,立春后一候,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火气温,故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泰卦,九二。《周易·泰卦》:“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象》: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立春后五日,二爻动,变卦明夷,互坎为隐伏,故曰蛰虫。乾健,故曰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此句是说蜇居的虫类因气至而慢慢在洞中苏醒。“振”表示蛰虫动未出,要等到二月才会出来走动。如图,蛰虫虽然还在蛰伏中,但是已经开始苏醒了。

三候鱼陡负冰:泰卦,九三。

《周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象》: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三爻动,乾变为兑,兑为鱼。三在下卦之上,故曰陡;在上卦之下,故曰负。坤纯阴,故为冰。一说乾为陟,伏坤为载,故曰负。乾为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逐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附录: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物相的星球只占宇宙4%,表现出原子以上能量结构,能被肉眼直接观察,或借助放大镜观察。宇宙自然中剩余的96%属于质象世界。其中22%为暗物质,74%属于暗能量,即炁(气)、光、音等能量。

古代中国使用天干地支纪年,每个周期干支六十甲子,每六十年是五运六炁(气)规律的一个循环周期。这是中国古代祖先在他们大智慧观察天文地理人文时,进行深入观察得出的天地之间能量循环的规律。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干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记叙年、月、日、时和方位的抽象数学符号,也是运炁(气)学说的推演符号。天干有十,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在一年中,十二地支分别代表十二个月;在一天中,十二地支分别代表十二个时辰,即二十四小时。

要是将十二地支对应月份推演,那就是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地支与天干,容易配合在一起进行推算,是中国古代非常简易的一种计算方法,而且直观有效、不依赖其他方式、可以用口传方式直接传承。

天干与地支两两相合,天干之阳与地支之阳,天干之阴与地支之阴,依次相配,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就可以获得60个组合,始于甲子,终于癸亥,就称之为一个六十年甲子周期,然后再周而复始,这就是一个大的炁(气)运循环周期律。在运炁(气)学说中,也用天干代表五运,用地支代表六炁(气)。

2018年2月4日是立春,农历是2018年腊月十九日,对应的是丁酉年甲寅月庚子日。

地球在太阳系当中运动的路径轨迹是黄道。地球轨道所在的平面,就是“黄道”面。立春时节,太阳到达黄经315度。

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圈,即一年,自然地分解成二十四个节气,人体二十四脊椎又与二十四节气对应。例如,冬至对应第五腰椎,而立春对应第二腰椎。

节选自熊春锦先生著《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ISBN:978-7-5117-2908-8(略有编辑),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如有转载,请保持图片与文字内容原样,勿擅自编辑,并须注明书名、作者与出版社。

标签:

责任编辑:时尚

全网热点